常州经开区:“掘金”有道论出“真英雄”
常州经开区:“掘金”有道 论出“线
高质量发展阶段,亩均税收成为衡量经济水平重要指标。所谓亩均税收,指的是企业年度全口径税收与企业使用土地面积的比值。
“2021年,常州经开区工业企业亩均税收比去年整体提升23%,AB类企业数量增长18%。”新一轮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中,常州经开区成绩刷新。面对有限的土地“家底”,经开区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探“掘金”之道。
成立之初,经开区拥有工业企业近万家,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也存在大量从事简单加工的小微企业,村级工业园一时红火。问题也接踵而至:全区工矿用地48平方公里,大多被村级工业园占据,土地总体开发强度达53%,亩均税收2万元以下的企业占地15.5平方公里。
“为激励企业创新转型、提质增效,2020年7月,《常州经开区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办法(修订)》出台,建立健全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搭建评价信息平台系统。”常州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乔强介绍,强化企业亩均税收的核心标准,分档设定基础分,对在经开区范围内注册、实际使用土地或厂房资源的全部工业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分成 A、B、C、D 四类,实施资源集约利用差异化政策,对评价结果为A、B类的工业企业和其相关人员形成奖励支持和优先服务等正向激励机制。
包括工业污水处理费扶持、集体土地年租金扶持、落户政策优化服务、普惠活动优先推荐等正向激励措施在内,经开区持续推动发展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
相反,对评价结果为D类、C类的工业企业采取倒逼措施。“此举并非为了赶走企业,而是推动低效企业加快转型提升。”乔强说。
保B争A,越来越多企业破局出圈,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经开区2021年度亩均十强,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被划定为A类企业,亩均入库税收85.45 万元。
自2011年成立以来,光大装备从单一设备的生产供货向贯穿产业链“前-中-后”端的服务型制造持续优化升级,逐步成为集技术研发、咨询、设备制造、销售、售后、总包为一体的一站式全方位环保产业服务商。
减少土地、厂房、设备等重资产投入,不断优化“大脑”,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道。“投入运营以来,光大装备迅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专业核心技术。”光大装备总裁杨仕桥透露,公司研发人员占比30%以上,授权专利超200项,牵头组织建设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体化处理装备绿色设计平台”入选《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典型案例》,并成功服务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环保企业。近日,企业还入选“国家队”,成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除光大装备以外,高特新材料、鼎智智能、三协电机等一批“亩产英雄”涌现,均位于中心城区潞城街道。“潞城街道共有200余家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14.36万元,在经开区各板块中排名头部。”街道综合保障中心主任、轨道园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鲍永刚透露,持续优化资源配置,街道坚持引进“好、大、高、外”项目,算好企业投资账、产出账和亩均税收账;通过技改、增加投资等方式,鼓励企业挖潜发展空间,促进转型升级。
既破“旧”,也立“新”,让“寸土”生“寸金”。去年6月,经开区“大张旗鼓”推进园区更新,党政班子主要领导“挂帅出征”,计划打造23个专题产业园区。
位于遥观镇今创路东侧、广电路北侧的宋剑湖创新智慧港就是其中之一。“该地块原有12家企业,2020年亩均税收仅2.68万元。实施园区更新后,预计亩均税收可达40万元。”遥观镇副镇长沈钱巍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2家企业通过初步审核,和园区工业地产企业联东U谷签订了意向入驻协议。
“我们为入园企业设置了‘准入’门槛,亩均税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要求入园企业亩均税收不低于30万元。”园区更新办副主任诸立群表示,腾出发展空间,引进优质项目,经开区用“土地腾挪术”让亩均质效全面提升更具底气。(常景轩 沈文达)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