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国家高新区 以开放创新谋求合作共赢
常州国家高新区作为常州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始终肩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已迈上1600亿元台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集聚了全市1/3的外资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企业,3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高新区落户,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超过1900家企业,全区累计利用外资超130亿美元。常州国家高新区,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外资集聚地和投资目的地。
开放创新,是高新区鲜明的特色之一。多年来,常州国家高新区成功探索出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积累了以科技“硬核”实现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常州国家高新区更是加大开放创新的力度,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成为该区国际合作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的成立,源自不断开放创新的国际大环境,这也为园区未来发展奠定了主基调。
2017年初,中瑞两国达成产业创新合作的意向。常州国家高新区头部时间积极响应,乘势而上开启中瑞合作之旅,规划建设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
随着中瑞两国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常州国家高新区与瑞士互动交流日益密切。近年来,常州国家高新区与瑞士驻华使馆、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中国瑞士商会等机构保持紧密联系,持续开展系列化创新、产业、文化等层面的交流对接活动,建立有效对接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尤其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搭建的良好互动平台下,常州国家高新区积极探索和推动与瑞士科技园区间建设长效合作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深入挖掘对接需求。同时不断扩展产业投资对接网络,协同商务、外办、侨办等部门和全球校友会等民间机构,与中外政界、商界、产业界、学术界、创业界、资本界人士对接交流,将对接落脚点放在具体可落地的高科技国际化项目。
目前,全区有欧洲投资企业145家,其中,瑞士在区投资企业达20家,其中50%以上是规上企业。常州国家高新区将以推进与瑞士合作为重点,不断开拓与欧洲多领域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成立于2018年,作为省级国际合作园区,得到科技部火炬中心、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和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园区致力于打造智能装备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高地。
目前已建成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一期多层厂房和科创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即将交付使用;二期多层已开工建设,预计于2022年上半年竣工。
目前,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已有3个瑞士、德国绿地项目签约入驻。截至1,赵善麒创办的宏微科技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该公司的上市,让大家看到了一个非常励志的科学家在常州成功创业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背后,是常州高新区多年来不遗余力引进人才的决心和恒心。
像赵善麒这样的高端人才、海归人才、创新人才,在常州国家高新区有一大批:天合光能的高纪凡、中简科技的杨永岗、安泰创明的周少雄、永安行创始人孙继胜……
多年来,常州高新区结合产业集聚和平台资源等现实客观条件,十分注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始终秉持“人尽其才”的理念,加快建设形成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产业园区、创业园区等,并努力做好跟踪服务,为海外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空间和平台。
目前,常州国家高新区拥有省级留学生创业园2家;各类创业孵化载体86家,其中国家级载体12家;2019年以来新增海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员85名。
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原为德国WWAG公司在中国独家代理商,是德国WWAG于2003年在华成立的独资子公司。2007年作为维尔利董事长的李月中博士及其管理团队对公司进行增资和重组,顺利实现收购。重组后的维尔利通过与德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将先进技术工艺引进国内,并以国内废水处理难度蕞大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为突破口,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和吸收,结合中国生活垃圾的特点自主研发,推出“垃圾渗透液处理HCMBR技术和成套设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并且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实现渗滤液处理示范工程。2011年,维尔利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常州地区头部家公开上市的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企业。
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在发展中,结合本地民营中小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技术替换、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国际产业园区的资源和平台优势,与本土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以资引资带动产业链提升,共同随担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2019年以来,常州国家高新区共获省、市立项支持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达25项。
江苏环能涡轮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涡轮增压器、涡轮发动机、高速离心压气机(电子增压器)及其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本土民营企业。2015年起常州环能和英国Aeristech公司展开合作,Aeristech公司具有全球领先的高速电机电控、轴承、动力总成领域方面的核心技术,多次获得英国政府支持。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四年多的合作,常州环能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具备超高速电子离心式空压机研发和产业化的能力,填补国内高速电机技术的空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018年,常州环能会同国内合作伙伴共同注资 Aeristech公司300万英镑,采用持股的方式保证技术使用的优先使用权,开启了新的合作之旅。
聚焦产业发展定位,常州国家高新区龙头企业在成为全球知名品牌的进程中,纷纷走出国门。海外研发机构成为技术创新资源集聚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开发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
目前,全区龙头企业在德国、瑞典、美国、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设立了离岸创新中心。其中海外并购已成为短期内突破资源能力瓶颈、迅速实现战略目标的主流方式之一。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是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涵盖光伏产品、光伏系统以及智慧能源的光伏企业。西班牙Nclave Renewable,S.L.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是全球首批光伏跟踪支架企业,Nclave公司专门从事太阳能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业务,拥有6%以上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产品出货量全球前8。为实现业务范围的扩展、产业链的延伸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2020年7月天合光能完成Nclave公司的全资收购,天合光能对Nclave公司采用“统一决策,分工协作,共创共担共享”运行管理机制,共同聚焦光伏发电系统智能跟踪支架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形成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跟踪支架系统成套产品,推动企业进入新一轮的全面发展。
国家高新区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区,这是国家对高新区在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新定位。
成立两年多来,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以此为目标,不断探索国际创新创业合作的新模式。园区以中瑞合作为支点,不断加强全球产业创新联动协作,促进技术、资本、人才有效对接、有力协同。推进中欧(中瑞)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国际共享平台等建设,探索中瑞创新创业合作离岸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平台、国际共享平台等新模式。
园区还积极争取省市支持,探索“研在域外、海外,发在常州高新区”的合作模式和协同机制,构建“开放包容、互惠共享”国际科技合作格局。
在优化人才引育环境上,园区建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专窗,优化行政审批各项服务,推出政务服务网站多语言版本。
此外,园区还加快提升中瑞国际产业创新园建设水平,加快园区综合服务大楼形态建设、内涵建设。配备了国际化人才公寓、教育、医疗等保障条件。不断提升招引、政务等服务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常州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新要求和新目标,大力实施“532”战略,通过园区这一对外开放新引擎,带动全区对外开放新格局。
2020年1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