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解码常经开绿色发展矩阵“方程式”
近日,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鹅颈湾湿地公园人头攒动,1.2公顷草坪的试点开放,吸引不少市民体验“可入式”生态空间。
鹅颈湾,因蜿蜒曲折酷似鹅颈而得名。这里曾一度因工业污水直排、农田民房杂乱分布,沦为城市“伤疤”,如今,历经系统性生态修复,通过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工程建设,成为常州市民触摸自然的“生态会客厅”。
“鹅颈湾的蝶变是常州经开区生态棋局中的关键一子。”据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开发区分局保护修复科(安全生产科)滕继峣介绍,2024年,常州经开区出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提出构建“两轴三廊多源”生态格局,“两轴”指,京杭大运河景观轴串联历史遗存与生态湿地,山水复合轴贯通芳茂山、宋剑湖两大省级生态空间;“三廊”指,沿京沪高铁、沪蓉高速、312国道等交通干线公里生态绿脉;“多源”指,立足鹅颈湾、丁塘河等9个核心节点,形成生态空间的连通。
如今,以“两轴三廊多源”生态修复总体格局为基础,常州经开区正积极打造“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矩阵,推动城市空间发展与产业转型有机融合。
“东部绿色农业区”重点打造东农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眼下正聚焦“精品稻米、绿色果蔬、现代渔业、综合服务”四大核心功能,积极描绘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振兴图景;“南部特色工业集中整治区”以横山桥镇为核心,聚焦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重点打造绿色涂料集聚区和智能制造产业带,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能级跃升;“西部城区人居环境综合提升区”以宋剑湖为核心,聚焦人居环境改善、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产城融合、文化彰显”的现代化湖区品质新城;“北部生态修复保育区”则围绕宋剑湖、芳茂山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湿”一体化保护体系,重点强化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打造太湖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三角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
生态重塑同样催生产业变革的“化学反应”。中天钢铁集团累计投入超200亿元,实施200余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工程,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发展标杆企业”,近日,集团又凭借两项精益项目,斩获全国“示范级”称号;宋剑湖光电科技港作为常州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实现绿电就地消纳率达100%;信承瑞的光储一体化项目,年光伏自发自用率达96.29%,成为新能源技术应用的标杆。
绿色生态同样释放文旅消费经济的“乘数效应”:常州经开区通过系统实施生态功能提升工程与运河文化景观改造工程,大力推进京杭大运河两岸生态廊道建设。当前,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的安和锦·CU1958文体旅产业创意社区已全面启动建设,项目创新采用“工业遗存+现代文体旅”融合开发模式,规划打造涵盖工业记忆体验区、高端休闲度假区、大健康生活圈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复合功能的城市微度假综合体,为运河文化带建设注入新动能。
从鹅颈湾的一方绿地到“两轴三廊多源”交织的生态空间格局,这片苏南热土正书写着机器轰鸣与鸟语花香共鸣、产业升级与生态增值共生的转型范本。正如一位漫步绿道的市民所言:“现在才懂,生态不是城市的装饰,而是生活的底色。”(常景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