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跑出治理“加速度”
央广网常州11月26日消息(记者郑楚豫 通讯员常景轩)“今年以来,232省道常州经开区段交通亡人事故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5%。”11月25日,江苏常州经开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负责人俞小平介绍道,通过对重点乡村道路“找茬”整改,经开区显著降低了道路险情。
道路整治现场(央广网发 俞小平摄)
乡村振兴,道路交通安全是重中之重。232省道常州经开区段全长16.3公里,是连接常州东部数十个乡村的主干路,日均交通流量高达3万余辆。随着城乡发展,过去的致富路,如今交通安全设施陈旧,交通事故高发,被常州市安委会列为2021年度道路交通隐患整治挂牌督办重点。今年,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实施党政领导挂牌督办整治重大安全隐患,专门成立232省道常州经开区段交通安全隐患治理领导小组。
“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对道路地毯式‘找茬’,确定了隐患整改点21处。”俞小平说,常州经开区公安分局先后投入300余万元,通过归并沿线处无手续不达标的平交道口、混凝土浇筑中分带2.45公里、增设波形防撞护栏7.8公里以及路口渠化、划设右转危险警示区、增设人非通道等措施,推动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
道路整治现场(央广网发 俞小平摄)
232省道漕上路口是一处五岔路口,交通流量大、主次干道搭接不合理,十字交叉路口多出一条分岔小道迎宾支路,许多村民习惯从迎宾支路抄近路出行。俞小平介绍,迎宾支路距离主干道仅7米,不适宜另设信号灯,从迎宾支路进入路口的人车通行混乱,经常与主干道直行车辆发生碰擦,甚至引发恶######通亡人事故。为此,交警部门完善方案,在整改前期广泛宣传发动,会同属地乡镇、村委多次上门走访沿线群众,召集涉路企业及村民座谈,蕞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如今,迎宾支路与232省道搭接口已封闭,漕上路恢复为正常的十字路口,路口全面渠化,人行横道线前移,彻底消除了隐患。另一方面,交警部门回应群众诉求,在该路口的东侧主干道开设人非通道,施划震荡减速线,完善交通引导标志,增设行人信号灯与232省道漕上路口实行配时联控,提升群众从主干道通行的便利性。
整治后的道路交通秩序井然(央广网发 俞小平摄)
右转货车和直行非机动车相撞的“包饺子”交通事故是常州经开区交警部门近年来整治的重点。在232省道戚月线起“包饺子”事故。对此,常州经开区实施路口渠化,划设右转危险警示区,右转与直行信号灯分开放行,增设右转信号辅灯,路口加装机非隔离护栏。至此,常州经开区3个乡镇农村道路隐患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果。
常州经开区:用好工业遗产 擦亮文化“金字招牌”
据悉,工信部于今年4月部署开展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常州经开区积极响应,发动中车常州戚机厂以原戚机厂的名义,对老机车厂房、老三楼、牛头刨床、机车设计图纸等工业遗产申请认定,并邀请省、市专家对申报工作进行现场指导,蕞终顺利通过审核。
2021-11-25 11:13:32
常州:建好区域生态中轴 实现步步见绿转角见景
2017年起,遥观镇先后启动实施宋剑湖生态湿地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针对宋剑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系统整治,宋剑湖渐渐恢复了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色。
2021-11-25 10:55:37
常州经开区:畅通城市“毛细血管”
地下排水管网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蜿蜒盘结在五光十色的繁华背后,可是随着城市建设的提速和地面设施的不断发展,管网的“压力”却在与日俱增,当水势集中暴发汹涌而来,“毛细血管”的阻塞成为城市不能承受之痛,令人防不胜防。近年来,经开区已完成老旧污水管网疏通检测约120km,新建污水管网约30km。下一步,经开区农业农村工作局将加快推进排水一体化建设,加强对污水设施的巡查养护,确保经开区排水系统稳定运行。
2021-11-24 10:20:18
乡村振兴,道路交通安全是重中之重。232省道常州经开区段全长16.3公里,是连接常州东部数十个乡村的主干路,日均交通流量高达3万余辆。随着城乡发展,过去的致富路,如今交通安全设施陈旧,交通事故高发,被常州市安委会列为2021年度道路交通隐患整治挂牌督办重点。今年,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实施党政领导挂牌督办整治重大安全隐患,专门成立232省道常州经开区段交通安全隐患治理领导小组。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