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高铁助推城市圈经济快速发展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盘和林(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
近日,长三角又有一条铁路新线年年底,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超6500公里。国家铁路方面,沪苏湖铁路、沪苏通铁路二期、宁淮铁路、合新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通苏嘉甬铁路、宁宣铁路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城际市域铁路方面,南京至滁州线、南京至马鞍山线号线西延伸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金山至平湖线、沪苏嘉线等项目加快推进。
直观来看,铁路交通首先改变的就是城市之间的可通达性,使生产要素的长距离、高效率流动成为可能,打破了地区之间的空间壁垒,增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使城市圈的范围不断扩大,让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呈现“收敛”的趋势。查询“铁路12306”可以发现,从上海出发,杭州、无锡、常州、太仓等城市已基本实现1小时内快速通达,苏州、嘉兴等城市甚至可以在半小时内到达。
所以我们在现实中经常看到一种现象:上班一个城市,下班一个城市。对于就业者而言,高铁的建设和开通,增加了通勤工具,弱化了城市的行政边界,释放了劳动力资源,降低了就业者的生活和通勤成本,提升了工资水平,促进了就业。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高铁开通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将不断积累和提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高铁建设和运行带来的生产要素流通,形成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转移和变迁的收缩效应。以长三角为例,沪宁、沪杭高铁的开通,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方向和途径,形成了相应的高铁经济带,拉动了高铁沿线经济增长。合福高铁、郑西铁路的建设也使地区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而除了时空压缩和边界突破效应,高铁建设投资也会产生乘数效应。就高铁建设自身而言,除了其本身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营与维护产生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对当地的就业、资本、物流会产生积极作用,其建成后对资本、人才、技术的吸引又会促进新型产业的产生和地区技术的创新,对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
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当前淮安在旅游产业上与宿迁、盐城、盐湖的高铁沿线其他城市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淮安高铁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投资环境,增强了城市的招商引资能力,对于淮安地区的矿产资源、旅游、金融、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在谈到高铁对城市圈甚至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时,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话题就是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源流动、技术创新等高铁经济效应,为沿线城市的城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但高铁运营后对城市圈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虹吸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虹吸效应”的结果是,一方面,优势人力、技术、资本会加速向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聚集,加剧了城市之间不平衡的现状,对区域的协调发展具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高铁沿线经济不发达地区往往会作为发达地区产业承接地,在某种程度上会让承接地的产业发展丧失地区特色,竞争力下降,同时,一旦经济发达地区高附加值产业面临问题,承接城市的产业也将暴露在风险中,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铁路建设对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时空压缩效应、边界突破效应、投资效应,有利于城市圈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但是也应警惕高铁经济潜藏的“虹吸效应”,沿线城市在享受发达城市经济发展辐射效应的同时,仍应塑造自身特色,提升自身竞争力,形成特色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点,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风险的防范能力。
成都172家博物馆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走,刷博物馆去
向着广阔的生活敞开——访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创造中国奇迹的蕞核心密码
社科专家走基层为云南曲靖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蜀道如今不再难
中国男排战胜日本队 时隔十年再夺亚洲杯冠军
海南加速推进滞留旅客离岛返程工作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