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载!常州高新区书写“强富美高”高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优势产业“链”出创新后劲;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擦亮绿色发展生态“底色”,交出守护“一江碧水”常州答卷;美德善行融入生活,“精神小康”蓬勃向上。
火红的8月,常州高新区处处张扬着奔放的活力。强劲发展的“砰砰”拔节声似在耳旁。从一片农田到创新发展的“金北翼”,常州高新区凝心聚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好蓝图画在广袤大地上。
创新求变,常变常新。国家高新区作为一地经济发展“含新量”的衡量指标,既是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也是吸引投资的“风向标”。常州高新区持续争先进位,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提升至全国第23位,稳居全省前三强,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15位。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百亿台阶,2020年达1631.4亿元,占全市比重20.9%。
“创新”不仅让常州高新区牢牢锁定新发展格局下的升维定位,也写入了常州高新区企业发展的基因。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生力军”,维尔利环保、方圆制药、三恒科技、天地自动化4家企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江苏首创企业创新积分制在常州高新区迎来“升级版”。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一设计的积分模型,积分指标更加细化。常州高新区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常州高新区在积分模型的基础上从企业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管理、创新产出、创新环境5个方面设计了121个具体的积分评价指标,主动汇通分散在各管理部门的企业数据,按照不同成长阶段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并依据创新积分分值对企业予以融资支持、政府项目支持和相应荣誉奖励。
5年间,常州高新区创新企业蓬勃发展,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77家、总数实现翻番,规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5%,新增潜在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91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9.3%。“十三五”期间,R&D经费投入初步核算达218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07%。
“国字号”“中字头”大院大所成为创新策源地和“强磁场”,以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活力强劲。5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41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江苏天汇空间信息研究院等9家重大平台建成投用。
作为全市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常州国家高新区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365”工程,成功获批江苏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在全国高新区中率先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指数”,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顺利落户,全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进程正不断加速。6月22日,“聚生态、创未来”5G创新生态实验室在常州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为全区互联网应用寻找典型场景。
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创新后劲源源不断。引进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7名、省“双创人才”66名、省“双创团队”9个,吸引各类人才4.6万名,培育高技能人才1.2万名,“薛+”人才公寓模式形成示范,常州技师学院宋彪成为中国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大奖头部人。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常州高新区不断攻坚突破“高精尖”,锲而不舍地锻造区域产业品牌,构造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在总投资100亿元的比亚迪华东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基地建设现场,工程车正往返穿梭于工地上,涂装、总装、冲压、焊接四大车间的厂房已全面封顶,未来将形成年产40万辆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规模,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500亿元。
同样把发展的目光聚焦在常州高新区的还有亚洲蕞大、世界知名的激光设备领军企业大族激光,今年一季度签约后火速建成完工,首台智能激光装备于5月下线,以引领光纤激光世界潮流的先进技术,推动常州激光智能装备产业蓬勃发展。
“把实绩写在大地上、把项目落在坐标上。”扛好全市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重任,常州高新区产业集群持续培育壮大,引进优质项目622个,合全创新药、比亚迪、瑞声科技等16个超100亿元、超50亿元重大项目成功落户,中简科技、联影医疗等181个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两特三新”产业产值达1162.3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突破46%,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超500亿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获批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49.9%,成为全市唯一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企业加速“拥抱”资本市场,新增IPO上市过会企业7家、“新三板”企业35家、股份制企业158家。
暖心服务提升投资者“幸福指数”。常州高新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团队始终活跃在一线,擦亮“高新事 高兴办”品牌,优质的营商服务成为金字招牌。在全省率先实施“秒批秒办”和“一证化”改革,在全市率先探索“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出“民生小店开心办”场景式便民服务,苏锡常三地高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共建正式启动,获评全省蕞佳政务大厅、全省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示范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创新质变,开放创新链接全球。常州上海海铁联运班列、常州马尼拉国际货运航线、“常西欧”班列正式开通,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西药)、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省级国际合作园区、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薛家“外资小镇”经验获部省肯定。
百舸争流千樯竞,借风扬帆奋者先。以“人”为核心,以“绿”为底色,以“生态”为画卷,常州高新区以绿色发展的新坐标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画卷,绿色生态底色彰显。
累计关停化工企业101家,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危化企业全部“清零”,近3000亩土地连片复绿,长江禁捕退捕全面落实,常州高新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解“化工围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高11个百分点、突破78%。“出门见绿、移步进园”,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新北段全线通水,新龙生态林等三大生态屏障基本形成,三江口公园等23个公园绿地建成开放。城市气质更加现代,“一核五片”总体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区域发展格局更加均衡。
盛夏时节,矗立于常州高铁新城新龙湖国际金融广场的风机迎风而动,绵延的光伏板整齐排列,零能耗智慧建筑、绿色能源公建、一公里充电服务生态圈、“能量海绵”低碳区域能源协同管理平台、全域虚拟电厂、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常州未来的“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高铁新城,“五大中心”项目签约落户48个、开工建设41个,入选省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区位之变,交通中轴加速崛起,常泰过江通道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投运,机场路快速化改造全面完成,S122等骨干道路顺利通车。
城乡大地吟唱“江南好”美丽诗篇。“西部崛起”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家庭农场联盟发展、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列入新一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孟河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夺得全市“四连冠”,成功打造“禾美东南”、和乐史陈家村、花开老西庄等市区两级美丽乡村示范点11个,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7个,梅林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鼓起的口袋织密保障托起“稳稳的幸福”。一份数据汇总,更阐释了常州高新区人的幸福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378元,是2015年的1.47倍,新增城镇就业14.58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保养金较2015年分别提高73.7%和80%,建成保障性安居房1.28万套。
从大街小巷到群众心间,无处不在的“文明景”绘就城市蕞美底色。“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日趋完善,文艺精品推陈出新成果丰硕,引育并重激发文化人才潜力5年来,常州高新区全面实施“文化+”和“旅游+”战略,奋力建设文化强区、旅游名区。
巨浪赶潮急,拍岸自成歌。站在新的起点上,常州高新区正涌动着前所未有的热力和活力,坚定“常高常新、更高更新”的目标追求,只争朝夕、一往无前,为争当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而不懈奋斗。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