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市武进区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1-2025年)》公示公告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支撑“532” 发展战略实施,落实蕞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推进城市更新和和美丽宜居城乡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根据《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十四五”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自然资发〔2021〕166号)及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常州市武进区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1-2025年)》,为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现将规划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征求广泛社会意见。
“十四五”时期是武进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的起步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阶段,也是争当“美丽常州”建设率先示范、“强富美高”新武进的新时期,为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深入实施建设用地提效工程,着力盘活低效用地存量资源,更高水平推进“十四五”时期武进区低效用地再开发,确保该项工作规范有序实施,根据国家、省、市等要求,武进区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严守建设用地总量、盘活建设用地存量,统筹城市的经济密度和空间品质,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绩效、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全面提升土地综合承载容量和经济产出水平,实现土地资源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利用。
依据《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与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衔接,结合江苏省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确定规划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鼓励土地权利人、集体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改造开发,形成形式多样的改造开发模式,增强改造开发的动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实蕞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立足资源条件和发展需要,协调区域用地关系,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合理调整和优化各业各类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
建立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协调好政府、改造方、土地权利人等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特色风貌和保障公益性用地,统筹安排产业用地,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多赢。
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定位等,依据总体发展布局,合理确定改造开发的方向和目标,分类实施;严格遵循改造开发要求和程序,切实加强监管,保证改造开发工作规范运作、有序推进。
实行差别化政策支持,完善低效工业用地用途合理转换机制,激发企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有效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坚持绿色低碳理念,鼓励绿色节能改造,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注重功能转换和效益提升,满足城乡发展多元化需求。
规划范围为武进区范围内旧居住、旧厂矿、旧商服及其他等低效用地,涉及湖塘镇、牛塘镇、洛阳镇、礼嘉镇等10个镇(街道),总面积1340.9286公顷。
武进低效用地共1370宗,总面积1340.9286公顷。其中旧居住212宗,总面积121.5995公顷,占低效用地总面积的9.07%;旧工矿1055地宗,总面积1020.3374公顷,占低效用地总面积的76.09%;旧商服25地宗,总面积42.2917公顷,占低效用地总面积的3.15%;其他用地78地宗,总面积156.7000公顷,占低效用地总面积的11.69%。
规划期内,按照“生态滨湖区,现代智造城”的总体定位,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低效用地提质增效,形成规模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用地集约、效益集显新格局,打造长三角领先、国内外驰名智能制造基地;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农村改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城乡深度融合,改善人居环境,均衡公共资源,推动民生和公共事业发展,建设安居乐业福地。
规划期内,常州市下达给武进区的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853.3333公顷(12800亩)。其中2021年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目标153.3333公顷(2300亩),2022年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目标180公顷(2700亩),2023年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目标180公顷(2700亩),2024年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目标180公顷(2700亩),2025年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目标160公顷(2600亩)。
将土地整备、土地收储、低效用地再开发相衔接,充分利用低效用地数据库,做到对近期可开发或者极具增值效益的低效用地进行先行收购储备;对规划开发有中期效益项目的周边土地,要以合同约定等方式实行分期分批收购储备;对有远期效益的地块以红线)提质增效,充分挖掘低效潜力
认真落实省厅关于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要求,积极对旧工矿开展整治改造,鼓励产业园区或企业建设高标准厂房;鼓励企业对现有工业用地追加投资、转型改造,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通过厂房夹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
加快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鼓励战略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对低效用地进行收购实施再开发,或与原土地使用权人进行合作再开发;明确再开发标准,对实施流转低效用地明确再开发土地利用强度、用地生态安全性等标准。
重点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旧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加快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房的整治,完善老旧小区绿化、排污、停车等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畸零细碎与居住功能定位不符合的用地。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形成居住功能更新改造的促进机制。
“十四五”时期,武进区1008宗低效用地地块分五年实施再开发,其中2021年实施84宗,面积186.2456公顷(2793.68亩),占18.32%;2022年实施166宗,面积218.3597公顷(3275.40亩),占21.48%;2023年实施299宗,面积213.5157公顷(3202.74亩),占21.01%;2024年实施229宗,面积213.7527公顷(3206.29亩),占21.03%;2025年实施230宗,面积184.5889公顷(2768.83亩),占18.16%。
1.坚持利益共享、多方共赢。建立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协调好政府、改造方、土地权利人等参与改造开发的利益,实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
2.完善差别化地价政策。现有工业用地改造后不改变用途,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可不再补缴土地价款差额。
挖潜建设用地存量,缓解土地供需矛盾。通过规划的实施,缓解未来土地供需矛盾,重点保障区级重点产业项目,及其他区级交通、水利、能源、电力、环保、乡村振兴、产业、民生等项目。
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低效用地再开发其经济收益不仅用于维持项目自身运营成本,还增加了财政税收,产生利润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效用地再开发规划后,在提升用地效率的同时释放了城市空间,美化了城市风貌,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镇内部用地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
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居住面积。通过旧居住、旧厂矿、旧商服改造,综合治理了诸如城中村等脏乱差现象,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有效的增加了居住用地面积,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
增加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设施的增加和完善将大大改善民生,改善城市的建设面貌,对于城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通过旧厂矿等的改造,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促进了就业水平提高。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也能得到有效增加。
激活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旧居住、旧商服等的改造,一方面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城市形象,创造了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新项目的开发打破了低效用地原有沉寂的空间,激活了城市的社会和文化空间,实现了城市功能的复合与活力的再生,促进了社会和谐。
改善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清退型”低效用地地块,有效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将规划的实施与交通廊道建设、生态水网建设、绿带建设等有效结合起来,优化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